无锡站   苏州站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会员登录

登录名
密码

热门新闻

评论访谈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论访谈
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0-04-20 来源:中国工业地产网 点击率:11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知识成为推动世界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将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进行分离,将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区域,以实现知识要素和其他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新的经济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调研,用新的经济学概念“总部经济”来对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进行概括和描述。

    一  基于知识经济视角的总部经济形成机制分析

    虽然总部经济现象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企业为获取优势资源而将总部迁移到中心城市,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总部经济现象日益普遍。将总部经济置于知识经济视角下予以分析,能够更深刻理解总部经济内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价值与作用。

   (一)知识经济的深刻内涵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第一次在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中提出知识经济概念,认为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根据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里所指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OECD主张,知识经济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形态;知识已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信息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高度应用,世界各国的产出、就业及投资将明显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

    我国最早研究知识经济的吴季松教授认为,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i]。其中智力资源包括人才、信息、知识、技术、决策和管理方法等,创新是其最高的投入形式;知识产品主要指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品和高技能服务。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知识化、生产者劳动智力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支柱产业高技术化、社会组织信息化网络化等[ii]

    知识经济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知识本身可以直接开发为产品创造经济价值,比如文化、教育、咨询等服务业以及高技术产业就是知识直接产业化的结果,这些知识产品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的特点,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第二,利用知识来开发新的资源,替代原有的稀缺自然资源。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主导要素的经济,通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一系列的相对富有的、可再生利用的新型资源,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时代作为命脉的、已经面临枯竭的传统自然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利用知识来进行科学决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知识(技术)在经济决策、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各领域广泛应用,提高全社会知识的应用能力,全面形成以知识(技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二)知识要素地位的提升与总部经济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部与制造环节分离现象在跨国公司出现后就已存在但不普遍。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技术、信息、人才等知识要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区域间知识要素分布不均衡使企业产生了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强烈需求,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空间分离成本大为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将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分离的布局方式,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总部经济正是对知识经济背景下总部与制造基地分离现象产生、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的揭示。

    1. 知识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有形资产(设备)和劳动力是核心生产要素,知识的重要性并未凸显出来。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超越了传统的生产要素,技术、信息、人才等知识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要素。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真正具有控制力的资源与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现在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iii]。由于知识已经成为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中凭借知识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收益和财富分配。

    全球财富鸿沟越来越由于知识鸿沟的存在而呈加剧趋势。发达国家由于拥有更多的知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着更主动的地位。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手里。知识产业在发达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据统计,知识产业化带动的高新技术类产品,已经占世界贸易的72%,德国的知识产业占总产出的58.6%,美国的知识产业占总产出的55.3%[iv]。可见,知识要素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善于创新知识、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2. 知识要素区域分布不均衡产生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需求

    全球知识要素分布不均衡,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表现的更为迅速,生产率提高更快,产品的更新周期也更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规模扩大的速度快、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同时,跨国公司为了进一步管理生产、控制更大的市场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出现了把管理、研发、设计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如微软、英特尔、宝洁、惠普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据统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约1000家,其中400家是最近几年建立的。

    知识要素区域分布不均衡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也很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信息、技术、人才等知识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性日益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由于发展阶段、整体经济社会环境与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知识要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资料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人数占总数的80.8%,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人数仅占19.2%。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心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不断增加,使这些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严重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交通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面对知识要素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一些企业为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知识要素与其他要素,尝试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布局,把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布局在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而把制造基地布局在中小城市,如杉杉集团总部从宁波迁往上海,二汽总部从石堰迁往武汉,联合利华生产基地从上海迁往合肥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更具普遍性

    总部与制造环节分离现象在跨国公司兴起后就已经存在,但由于当时信息通讯技术不发达,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分离之后的组织协调成本较高,一般来说规模实力很强的跨国公司才能够采取这种组织模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总部与制造基地空间分离导致的组织管理成本、信息成本及市场交易成本等,总部与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制造基地等能够保持及时的信息沟通,企业组织结构因而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布局的现象不但广泛存在于跨国公司,一些非跨国的大公司也普遍采取这种模式,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获取最大利润。越来越多企业把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布局的直接结果是,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加工制造基地则向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地区集中,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

    现实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对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特别是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对区域资源配置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内在规律给予解释和理论指导,总部经济理论应需而生。

    二  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

   (一)总部经济的概念

    在界定总部经济的概念之前,首先有必要对“总部”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一般来说,总部是指企业组织结构中承担管理、研发、营销、投融资、采购等全部或其中几种职能的组织机构的统称。企业根据需要往往将研发、营销、采购等一些职能独立出来,设立职能性总部,如研发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等;或者为了加强对不同地区营利性关联机构或市场的控制和管理,设立地区总部,如欧洲总部、亚太总部、中国区总部等。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总部职能与生产制造职能在空间上进行分离,由此对区域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笔者用“总部经济”来描述这一经济现象。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概念由研究制造业而提出,但是总部经济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行业。

   (二)基于知识经济视角对总部经济内涵的理解

    基于知识经济视角,总部经济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总部经济模式下,不同区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则通过总部与生产制造在不同空间的布局获取资源再配置收益。总部经济通过企业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功能在空间上分离——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生产制造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丰富的优势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能源、原材料、一般劳动力等常规要素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实现企业功能链、价值链与不同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二,总部集群对知识要素密集的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企业总部出于对信息、技术、高端人才等知识要素的巨大需求,在中心城市集群发展,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带动效应、知识外溢效应、学习效应等,加快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第三,中心城市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将知识要素辐射到生产制造基地,带动其所在区域发展。总部经济虽然重点反映总部聚集对所在中心城市产生的集聚效应,但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的联系,也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两个区域的分工合作。并且,这种区域合作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合作——总部经济以企业为载体,以区域资源差异为前提,以利益共享为基础,发展总部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共同发展。

    三  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国总部经济进入快速、全面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一)知识密集的大城市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我国总部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密集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武汉等,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总部经济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层次较高。例如,北京已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有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1家,外商投资性公司164家;2007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我国大陆22家企业入选,其中有18家总部设在北京,北京成为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总部聚集数量最多的城市。又如,深圳市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2008年政府1号文件发布。据深圳发改局统计,深圳现有企业总部350余家,其中本地企业224家,还吸引了沃尔玛、家乐福、飞利浦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

    这些知识密集的大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总部聚集区,如北京CBD、金融街、中关村、上海陆家嘴、重庆解放碑CBD等,成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聚集区域。例如,北京CBD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特色,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102家、跨国公司600余家,其中经商务部或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多家;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以研发总部为特色,有IBM、Intel、Microsoft等近40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70多家国内企业研究机构;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476家金融机构,以及近300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1家。

   (二)跨国公司为控制市场和获取低成本的知识资源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由此成为推动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这除了这些跨国公司出于管理投资、控制市场、拓展业务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些跨国公司要寻求低成本的创新资源。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副总裁曾锡文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案例,就联合利华的研发创新来说,在英国聘请一位从事研发创新的博士所花费的工资,是在上海聘请同样水平博士的6倍,而英国博士的工作效率只有上海博士的一半,综合来看在上海进行研发创新的人力成本只有英国的1/12。因此,联合利华已经将联合利华英国总部所承担的部分研发工作放到上海研发中心来完成。现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发展。1978-200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达27.5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25.8%。这些留学生不仅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也带回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文化,这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创新非常看重的因素。

    截至2006年底,我国有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4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超过800家。一些地方政府也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行认定,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4家,外资研发中心244家。同时,随着我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亚太总部搬迁到我国,如通用汽车亚太总部由新加坡迁到上海,美国铝业亚太总部由东京迁到北京等。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继续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据商务部发布《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82%的跨国公司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46%的企业倾向于建独立的研发中心。大量向我国转移的跨国总部资源,将成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

   (三)基于城市间、区域间知识要素差异出现了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

    我国城市间、区域间知识要素分布不均衡、知识成果转化的成本差异较大。中小城市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大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聚集高端人才等知识要素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企业的发展壮大面临着知识要素缺乏的瓶颈。有不少企业将总部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迁移,以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例如,吉利汽车总部从宁波迁到杭州,经纬纺机总部从太原迁到北京;等等。总部等高端环节向大城市搬迁使企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蓝星集团总部迁京后,集团资产从1996年的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00亿元,10年间企业资产就扩张了60倍。

    大城市在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空间资源日益紧张,生产制造成本快速上升,一批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制造基地从大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仍把企业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留在大城市,以利用大城市知识要素密集的优势。例如,上海大众将赛欧生产基地移至山东烟台、桑塔纳生产基地迁至江苏仪征;北京爱慕内衣将生产基地全部迁到吴江;等等。生产制造环节从大城市外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联合利华把生产基地转到合肥后,因运输成本、员工工资成本下降和生产整合效率提升,综合成本较原生产基地下降了30%。

    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这种“双向流动”现象反映了同一种趋势,即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正在被打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总部与制造基地的空间分离,实现知识要素在企业内部的最优配置,寻求知识成果转化成本最低化,取得最大竞争优势。

    四  总部经济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部经济是体现知识经济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思路借鉴。

   (一)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知识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的实质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核心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挑战,我国亟需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总部经济有助于我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看,总部主要集中在企业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如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核心职能是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等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和协调。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由一般的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微笑曲线”两端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和升级,既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总部经济有助于我国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国家利益最大化。我国城市间、区域间的资源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总部经济”提出了区域间功能分工与功能配套的新思路——大城市发展设计、研发、营销等企业总部环节,中小城市发展企业生产制造环节,这种基于功能链的垂直分工与合作,能够实现不同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产生资源再配置收益,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第三,总部经济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体系取得全球资源配置效益的重要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截至2006年底,我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72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近万家。例如,华为2006年已完成亚太、欧洲、中东、北非等八大区布点,跻身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荷兰KPN等全球顶级通信运营商的供货商行列;海尔1996年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国投资设厂;联想集团也在墨西哥、印度、波兰等国外地区建立了生产工厂。这些企业通过“总部-制造基地”模式,将总部留在国内,在海外更具成本优势和广阔市场的地区投资建厂,实现了企业在全球范围的资源最优配置。

   (二)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久保持优势,根本上有赖于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发展总部经济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知识等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促进城市间、区域间合作创新体系的构建,进而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总部聚集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总部集聚有助于企业共享创新资源,搭建一批创新资源配置更优、联合创新能力更强、具有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创新平台,最大程度地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完善创新体系,产生创新资源的集群效应。总部的创新活动,对专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业提出强烈需求,不断推动区域服务体系的完善;而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链条和创新网络,有效降低创新过程的时间成本、配套成本,促进总部集聚与创新服务体系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是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总部员工之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为分享创新信息、理念和知识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利于专业化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激发新思维、产生新方法、取得新成果;企业总部的聚集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使区域内企业总部能够在创新生态环境中获取更多的创新营养。四是通过总部创新成果的辐射,在更具成本优势的区域进行成果转化。总部通过将创新成果向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区域辐射,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带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企业总部集中了研发、营销、资本运作、管理决策等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和环节。企业总部的聚集发展,能够形成强大的服务需求,带动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中介咨询、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产业链。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的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伴随发展起来。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对全国近300家企业总部的调研显示,企业总部发展所需要的服务业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金融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广告服务”等;企业总部对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约占企业总部年销售额的1/10。比如,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每年对广告、会议、展示、论坛、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业的年支出达1.2亿元。围绕企业总部的需求,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广告、中介咨询等服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型服务业体系。

    (四)发展总部经济对缩小我国区域间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当今,知识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优势资源。在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知识差距,经济和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小城市知识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大城市。胡鞍钢研究指出,我国知识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综合知识能力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除吉林、湖北、黑龙江和陕西综合知识能力为中下水平之外,其余省份全部为低水平地区,西部一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部分人群面临知识隔离。我国知识经济成熟化程度的地域差异很明显,东部地区综合知识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直辖市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知识要素分布不平衡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通过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投资倾斜、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但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重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寻求市场机制下区域合作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总部经济是一种基于区域间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区域间合作模式,为找到不同区域合作的切入点和利益的共同点、缩小区域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实践中,不同区域、城市之间通过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分工合作,缩小知识经济发展差距的例子很多。比如香港与深圳。1979年,香港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而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当年香港GDP是深圳的549倍。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制造业北移,大批企业把生产制造转移到深圳,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深圳聚集。以“三来一补”为起点,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蛙跳式的演进,与香港的差距不断缩小,2007年深圳GDP已接近香港的一半。深圳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大为提高,最直接的表现是高技术产业得到巨大发展。1991年深圳高技术产品产值仅为22.9亿元,而2007年深圳实现高技术产品产值预计为75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为2100亿元,占全市GDP的32%。不仅是深圳,整个珠三角知识经济水平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与珠三角之间形成的“总部-制造基地”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当前,世界各国都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我国处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正从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能型转变,从世界加工厂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国家转变。知识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总部经济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应积极把握并继续保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全国知识要素的合理布局,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使总部经济和知识经济进入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友情链接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委托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24 无锡市新望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www.wuxic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mailto:wuxicfcom@163.com
苏B2-2011001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8030402号 技术运营:古德商务 客服QQ: 有事点这里 有事点这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来自互联网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警察